周,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详尽书面记载的王朝。从它建立之初,有两大特点就注定了它会和之后的朝代一样走向衰落和灭亡,一是高度集中的权力,二是分配的严重不公。

周朝在建立二百多年后,衰败的迹象就显现出来了,周幽王被臣下联合犬戎杀害,周平王把部城从鄗京迁往洛邑,史称东周,春秋时期就此开始。

此时的周王朝,对于周武王当初分封的诸侯国的控制力度已大为减弱。这些由周朝开国功臣、王室子弟以及夏、商等前朝后代组成的诸侯王们,本来就同床异梦,这时更是各打各的算盘,他们在不停的交流和碰撞中寻找新的国际秩序。在纷争不断、生灵涂炭、农业生产不能顺利进行、蛮族乘机入侵的混乱局面下,时而会有救世主式的人物出现,比如齐恒公。此时的周王朝,虽然虚弱,但毕竟还是天下共主,是合法政府,所以齐恒公提出了尊崇王室、联合华夏民族抵御外族入侵、寻求国际新秩序等口号。由于顺应了大众心理和实际需求,所以迅速得到响应。齐恒公、晋文公们在不同时期分别担当着天下盟主的角色,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政治资本,在相对有序的国际环境中发展经济、开展贸易,积累资源,为应对以后的风云变幻打下基础。

春秋与战国时期的交界,在学界是有争议的。一般有三家分晋、田氏代齐、《春秋》成书等几种说法。这几个历史事件在时间跨度上从前481年至前403年。由此可见,春秋战国的交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,而不是一蹴而就。晋国大夫韩、赵、魏三家在经过耗时几百年的残酷政治斗争后,终于淘汰了范、中行、智氏等权臣家族,架空公族,瓜分了晋国。由于强大的晋被一分为三,所以扫清了秦在统一中国中的最大障碍。这是一个大事件。

进入战国时代,周王室的影响力进一步衰弱,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计,甚至于前256年被秦国灭掉。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们,已经不再顾及曾经是非亲即故的邻国的感受,发动战争也不再需要漂亮的借口,直接奔着土地、人口和财物而去顺带着消灭一下对方的有生力量,为自己铺平道路。

经过穆公、孝公、昭襄王、嬴政的励精图治,百里奚、商鞅、范睢的运筹帷幄,白起、王翦的蚕食、鲸吞,前221年,秦终于统一了六国,结束了纷纭的局面。

春秋战国,是中国形成统一王朝之后的第一个乱世,但乱中有序。正是各国各自为政、互相制衡的局面,才造成了文化的高度繁荣,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;那些杰出的人才,在一国混不下去,可以去能接纳自己的国家,比如吴起、范雎、苏秦、张仪。就象很多家小公司,互相竞争,互相拆台,没有形成一家大公司垄断市场的情况。人才可以往更宽容、更适合自己的地方去流动,而不必仰人鼻息、看人眼色行事。这更有利于人才能力的展示和个性的抒发。从这个方面来讲,春秋战国,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黄金时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