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高宗李治是为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丈夫,历史上他一直是以儒弱昏聩的形象出现的,但历史上的他真的如此吗?

历史上有很多人,在诸多史书的记载,以及文学作品的演绎中,是那种唯唯诺诺的怂蛋形象,其实真实的历史哪有那么简单。

唐高宗李治就是这样一个人,在很多史书中,李治的形象脱不来昏庸、懦弱两个词。李治的老爸太宗李世民是牛逼闪闪的千古一帝,李治的老婆武则天则是一代女皇,这把李治夹在中间,搞得真像个无能昏君似的。

陈寅恪先生这《唐代政治史述论稿》中说:“高宗本庸儒之主”,岑仲勉先生的《隋唐史》也说唐高宗”昏庸”。左派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也说唐高宗“昏懦”,类似看法不胜枚举。

依照这些说法,唐高宗的历史地位几乎完全被抹熬。甚至,翦伯赞先生还把从655至705年定义为武则天统治的五十年,唐高宗在位的649-683年就被忽略了。

历史真的如此吗?

其实,对唐高宗负面评价始于宋朝人修的《新唐书》。原来,唐朝人对武则天的评价并不低,当然这与她是唐玄宗祖母有关,但对这位女皇的历史功绩也是肯定为主。

不过,自五代始,史家多从封建正统、男尊女卑的观念出发,对武则天持否定态度,骂她当皇帝是“牝鸡司晨”。

北宋以后此风更甚,说“武后之恶,不及于大戮,所谓幸免者也”。他们由不满武则天当皇帝,而移罪高宗,责备他不该立武氏为皇后,让其参政,“而流毒天下,贻祸邦家”,于是便有“昏懦”之说。唐高宗的昏君形象由此形成。

那么,高宗李治真的是昏君吗?

李治

高宗李治原本并非李世民首选的继承者,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原本是李世民钟意的儿子。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出局之后,李治才进入考察范围。最终,李治能够胜过似乎更有能力的吴王李恪,当然有长孙无忌背后的作用,但根本而言,还是太宗李世民本人的态度。

李世民是不会把大唐江山交给一个无能昏庸之人的!

唐太宗把李治立为皇太子以后,便训练其执政能力,“太宗每视朝,常令在侧,观决庶政,或令参议,太宗数称其善。”注意!这里“太宗数称其善”,见习期的李治是令父亲非常满意的!

贞观二十二年(648),太宗作《帝范》十二篇“以赐太子”,细心教导其治国理政。以后的事实证明,高宗是牢记太宗的教诲的。

登上帝位之后的李治也是个勤政的皇帝,几乎每天都临朝,他说“朕幼登大位,日夕孜孜,犹恐拥滞众务。“直到显庆二年五月,“‘宰相奏天下无虞,请隔日视事”,才改为两日一临朝。

如此勤政,恐怕与后世的朱元璋和雍正有的一比。恐怕后来他身体不好,也和过劳死有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