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。今日迎来小暑节气,也意味着盛夏已经来临。“小暑过,每日热三分”,小暑正值初伏前后,空气湿度逐步加大,天气由干热转为闷热; 此时节,不宜赤膊,运动应避烈日,谨防“情绪中暑”。备战“桑拿天”,你准备好了吗?

一年之中治疗“冬病”最佳时节

许多人都相信冬病夏治在入伏第一天效果最好,因此,每年入伏第一天,各大中医院人满为患。

其实,同一季节各地气候相差较大,入伏第一天未必都是各地天气最热、阳气最为充盛的一天,因此,冬病夏治也并非只有在入伏的一天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。

从小暑开始,就进入了一年之中治疗“冬病”的最佳时节。

所谓“冬病”,指的是某些容易在冬季发作或者加重的疾病,比如:风湿性关节炎,这些疾病通常是由“寒邪”引起的。

三花三叶三豆三果,赶走湿邪

三花——金银花、菊花、百合花,冲泡成茶,消暑佳品;

三叶——荷叶、淡竹叶、薄荷叶,适合冲泡、入汤;

三豆——绿豆、赤小豆、黑豆,吃一碗三豆粥,能清热降火;

三果——西瓜、苦瓜、冬瓜,清热消暑、凉血解毒、滋肝明目;

小暑养生口诀

小暑少动心平和,

游泳瑜珈太极歌,

苦瓜果蔬粥汤品,

规律休眠情绪稳,

夏练三伏百步走,

避暑胜地好旅游。

少动多静

从中医理论方面讲,小暑时人体阳气旺盛,阳气具有护卫体表、抵御外邪的功能。只有保护好自身的阳气,人体才得以健康无恙。小暑时气候炎热,人体能量消耗较大,此时宜遵循“少动多静”的养生原则,以免阳气外泄太过。

每天作息应有规律,除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外,也要注意劳逸结合,运动时一定要掌握好强度,避免强度过大。

夏不坐木

小暑节气气温高、湿度大,久置露天的木料,如小区或公园里的木椅木凳,经过露打雨淋,含水分较多,表面看上去是干的,可是经太阳一晒,温度升高,便会向外散发潮气。

如果人在上面坐久了,可能诱发痔疮、风湿和关节炎等病,因此小暑节气时不宜在木质凳椅上久坐。

艾灸补脾

太白——脾经原穴

对脾系统的保健非常关键,按揉、艾灸太白可以补脾,对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、浑身乏力、犯困、水肿、腹胀、腹泻等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。若能在脾经主时(上午9至11点)艾灸,效果更好。

足三里——脾性升清而胃性降浊

二者为气机升降之枢机,故养脾之升要同时养胃之降,需配合艾灸足三里。

脾应于季夏,小暑大暑时节最需艾灸,以健脾化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