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眠多梦,应该说是一种困扰现代人睡眠健康的一个最大的问题了吧,生活中很多人其实也都是会有这方面的烦恼了,而人的生命其实有三分之一都是 要在睡眠中度过的,如果睡眠质量没有保证的话,那么生命的质量也就不能得到一个根本的保证了。

而失眠多梦又恰恰是很多疾病的反应,中医认为引起失眠多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而这些问题无论是哪一方面,都会给人体的健康带来致使的打击的,那么失眠多梦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
眠多梦 失眠正如《灵枢·大惑论》所云:“卫气不得入于阴,常留于阳。留于阳则阳气满,阳气满则阳跷盛;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,故目不瞑矣。”《灵枢·邪客篇》指出:“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,则卫气独行于外,行于阳,不得入于阴。行于阳则阳气盛,阳气盛则阳跷陷,不得入于阴,阴虚,故不瞑。”可见,阴阳失和是失眠多梦的关键所在。中医失眠多梦,已有几千年的历史,从《黄帝内经》到《本草纲目》,均有相关药物及配方记载。中药治疗失眠多梦,较之西药的最大的优点在于,从病理上进行根治。如中药改善失眠等取得较好的疗效。

中医有关失眠主要有4种理论:阴阳消长论、营卫循行论、心主神明论、脑主神明论虽然临床上有“脑主神明”和“心主神明”的争论,但很、医家在承认心脑共主神明的同时,往往依据临床各有所侧重,现代关于失眠机理的中医论述都基于此。

中医睡眠学说概括阴阳睡眠学说、卫气运行睡眠学说和神主睡眠学说。以阴阳睡眠学说为总纲领,揭示了睡眠和觉醒的基本原理;卫气运行睡眠学说是阴阳学说的具体化,揭示了睡眠的运动本质;而神主睡眠学说突出了中医的整体睡眠观,揭示了睡眠是人体整体的生命活动形式。则将失眠概括为:阴虚失眠、胃不和失眠、阳虚多寐、湿重多寐,在对睡眠的认识中,他也特别强调阴阳的主导作用。人的情志活动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,这种反映是属心、脑神经活动的范围。且肝主疏泄,调节精神情志,所以心、脑、肝与睡眠关系密切。

失眠的辨证论治颇为丰富,不少医者从临床实际出发,探求其发生的机理,名老中医李少华提出了些新的辨证思路。

1、从五脏论治

有学者认为失眠症其病因病机主要表现于肝,波及五脏,统顾五脏实体病证。提倡“五脏皆有不寐”的整体观,从肝论治、兼顾他脏、辨证加减的证治体系,并由此分脏制定了失眠症证治方案。

2、从精神情志论治

精神情志与不寐关系密切,由此将不寐分成烦恼型、多疑型、紧张型、抑郁型,分别选用清热泻火、疏肝降逆法,滋阴清热、理气解郁法、清心宁神、调和肝脾法等治之,取得良好效果。

3、从昼夜节律论治

人体的睡眠是一种具有昼夜节律性的生理活动,失眠则是这种正常睡眠—觉醒节律紊乱的结果。遵循这一规律,提出“因时制宜”治疗失眠。

4、从心肾相交论治

所有的失眠都是“火不归根”引起的,所有的治疗方案,最终都需要回到“引火归根、心肾相交”的问题上来,并将失眠分为五型:肝气郁结型、肾精不足型、心火旺盛型、经脉瘀阻型、痰湿阻滞型。

5、从肝脾论治

导致失眠症产生的诸多病因病机均与肝脾失调有关,中医治失眠的理法方药的选择,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,注重调理肝脾。

睡眠的质量决定着生命的质量,因此如果你想让自己拥有一个更好的生命质量的话,那么日常就要保持一个优质的睡眠环境,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身体的健康,当然了如果有这方面的问题的话,一定要及时的调理,这样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