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历山大港灯塔的简介-亚历山大灯塔的遗址(三)

2012-07-25 09:23:08 来源:生活百科知识大全

亚历山大灯塔遗址博物馆

尽管现在那里灯塔已荡然无存,但每年仍有成千上万的国际旅游者前去观光。如今法罗斯岛已经同市区相连,因此汽车经过城西的渔港,可直接开到遗址博物馆门口。城堡是一所典型的阿拉伯建筑,它的总体成四方形,但每个角都有一个圆柱形的炮楼,造型上既整体统一,又有多样变化。

城堡正门的广场上陈列着一些古老的兵器,其中有19世纪点火发射的大炮。它使人想起1882年7月11日在这座城堡里发生的一场战斗,当时英国舰队入侵亚历山大,埃及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抵抗。

博物馆大厅左右两侧的大玻璃展览窗内各陈列着一艘古船模型。左为距今三四千年前法老时代的尼罗河船,它的外形很像中国龙舟,船身狭长,备有十多把木桨,头尾刻有荷花和纸莎草浮雕图案;右为公元六七世纪伊斯兰时代的帆船,船上的风帆可以灵活转向,这两个船模证明了埃及人民自古就掌握了航运技术。大厅中央是一幅油画,画面描绘着埃及共和国创始人纳赛尔总统检阅海军的场面。

一楼的展品介绍了埃及上古时代(公元前3200-前332年)的航海成就和当时著名的海战。那里好几幅从法老墓内发现的有关造船、打鱼、海战的壁画给参观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。如至少有4500年历史的古都孟菲斯法老金字塔内的捕鱼图,逼真地描绘了当时船舶的结构及规模,那时船上可乘十多个人,并有竹篙。此外还有一幅与此同时代的造船图,生动地展示了古埃及先民用纸莎草制造船只的生产过程。纸莎草是非洲特有的植物,外形类似芦苇,浸泡后能把它压扁,可代替纸来画画、写字,同时又可将它捆绑成束,编结在一起做成船只,这就是埃及最原始的造船业。一楼还有一件巨型浮雕壁画复制品(原件在尼罗河上游卢克索神庙中),它描绘了公元前1486-前1468年第18王朝的五艘帆船,从尼罗河经过苏伊士古运河、大苦湖、红海,最后到达索马里贸易的情景。这幅浮雕壁画造型写实,极为细致地展示了当年海船的结构和设备,表示了海上贸易的场面。人们可以看到船上装载着牛、羊、猴子以及金银财宝,码头上水手们挑着树种、扛着粮包正走上甲板。

一楼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只表现埃及海船围绕非洲远航的沙盘。它告诉观众,在公元前664至前525年埃及第26王朝时代,当时的法老曾派遣以“涅克哈”号(NekHao)为首的船队探索非洲海岸线。它们从红海苏伊士附近出发,绕过好望角,经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,最后到达亚历山大,历时3年。过去只知道航海史上最早绕过好望角是在1497年,系葡萄牙人迪亚士所为,亚历山大航海博物馆提供的这一史料,使人耳目一新。

上古时代部分的结尾是一幅新创作的壁画,画上古埃及爱因--斯哈门教堂的祭士向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传经送宝,背景是地中海和古埃及海船。不知上古时代埃及使者和柏拉图是否有所交往,但画面主题思想是令人信服的,它说明航海的伟大历史作用,它将古埃及的文明传播到了欧洲,连柏拉图那样伟大的智者也得到了很大的裨益。

博物馆二楼展出的是埃及公元前3世纪“希腊时期”直至当代的航海和海军历史。楼梯口拐角处布置着法罗斯古灯塔的复原模型。模型展现了2000多年前亚历山大港的繁荣景象:海湾中百舸争流,帆墙如云;在高耸云霄的灯塔导航下,一艘希腊式的海船正鼓帆进港。

二楼陈列着许多大幅历史画。那里有描绘12世纪埃及民族英雄萨拉丁领导人民抗击十字军入侵的油画,油画表现的是阿拉伯半岛上哈拉战役的场面,海岸上两军骑兵短兵相接,海面上埃及海军痛击敌舰,充分显示了埃及人民的大无畏斗争精神。从这幅画上的埃及军舰可以看出,13世纪时埃及的船舶较前先进,多桅多帆,体积也较大,形状很像中国的楼船。

在近代部分,博物馆用了很大篇幅突出埃及人民为收复、保卫苏伊士运河而作的斗争。人们不仅可以看到19世纪开凿运河的情景,而且还能看到埃及人民在20世纪50年代为争取运河国有化所走过的斗争历程。展厅中有一组表现1956年12月塞得港巷战的泥塑。1956年的7月26日,纳赛尔总统宣告收复苏伊士运河的主权,英法殖民主义者不愿退出历史舞台,悍然发动战争,妄图强占塞得港。人们从泥塑上看到了当时的鏖战场面:海面上敌舰密布,空中伞兵纷纷降落,狂轰滥炸使塞得港变成了废墟,但埃及人民并没有被吓倒,他们在断垣残壁中同英法侵略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。

近代历史的最后一组展品,是表现埃及人民保卫运河主权的胜利。在一幅描绘英法入侵部队狼狈撤退的油画旁,陈列着当年战争中的海军英雄画像、立功战舰的模型以及战利品。

本文分页导航
第1页:亚历山大港灯塔的简介和历史 第2页:亚历山大港灯塔的建造和毁灭
第3页亚历山大港灯塔地址博物馆 第4页:亚历山大港灯塔的考古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