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七年之痒到三年之痛 “短命婚姻”带来的社会思考(二)

2013-04-23 10:14:16 来源:生活百科知识大全

“保鲜期”为何缩短

从七年之痒到三年之痛,导致婚姻家庭保鲜期缩短的原因何在?

“作为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,‘70末’、‘80后’从小娇生惯养,缺乏对婚姻家庭的责任意识,这是他们婚姻难以长久维系的主要原因。”青岛市社科院社会研究所研究员李纬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。

这一点,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市南区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张少华感同身受。“不少年轻夫妇在前来办理离婚手续时,仍然打得不可开交。谈及离婚原因,他们彼此推卸责任、互相指责,就是不肯退让。”

“还有一类现象尤为值得关注,那就是通过相亲认识、闪婚闪离的大龄夫妇在‘短命婚姻’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。”市北区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乔琼平根据日常工作总结出这一规律。“前来办理离婚手续每10对中就有一两对是‘剩男’‘剩女’相亲结合的。这类夫妻多数是迫于家长压力走上相亲之路,相处数月到半年就 ‘闪婚’,由于婚前了解不够,性格、习惯各异的两人婚后矛盾凸显,又无法求同存异,婚姻迅速走向解体。当然,这类夫妇离婚调解的成功率也最低。”

在市北区婚姻登记处主任陈梅看来,越来越简化的离婚手续也成为年轻人草率离婚的 “催化剂”。2003年10月1日,新《婚姻登记条例》正式实施。新条例取消了对离婚申请人相关证明、材料至多一个月的审查期,对当事人确属自愿离婚并达成一致的,当场予以登记离婚。新条例还取消了单位、村(居)委会出具介绍信的做法。离婚程序的简化,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对婚姻的约束和当事人离婚的社会成本,使得不少年轻夫妇动辄把婚姻当儿戏,推动了“短命婚姻”的攀升。

婚姻需要不断调试

“婚姻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,从来就不是‘私生活’或‘私人关系’,而是一种本身就带有强烈规范性的社会关系……婚姻不仅体现着夫妻的合作,也体现着夫妻与其他家庭成员以及社会上其他人的合作。”马克思在《论离婚法草案》中即对婚姻的社会性做出详尽的阐释。

“离婚率逐年攀升,是社会转型期多种社会矛盾、社会问题交互作用的结果。从积极角度看,这是对传统社会‘凑合’婚姻观念的更新,是现代社会对个性、人性充分尊重的体现,有其积极的一面。但婚姻保鲜期的缩短、‘短命婚姻’比例的增多,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。”李纬研究员表示。

“婚姻不是一纸婚书,婚姻需要夫妻双方相互调试、不断学习。”青岛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主任赵新彦接受采访时说,丈夫、妻子、女婿、儿媳、父亲、母亲,这些伴随婚姻缔结而产生的全新社会角色,需要夫妻双方相互适应、相互调试,重新认识并不断习得,方能更好地实现角色扮演。

赵新彦认为,从社会学角度看,作为社会的最小细胞,婚姻家庭承担着经济合作体、生育共同体等重要社会功能,婚姻维系时间的缩短、家庭危机的提前到来,势必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。“包括单亲家庭子女的犯罪率升高、婚恋观的扭曲、贫困单亲母亲的产生等,西方高离婚率引发的系列社会问题值得我们警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