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层数最多的密檐式砖塔 崇圣寺三塔比嵩岳寺塔还多一层

2019-02-13 21:22:23 来源:生活百科知识大全

中国层数最多的密檐式砖塔在哪里?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.5公里处,西对苍山应乐峰,东对洱海,距山脚约为1500米。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。北76米处有梅溪,东靠滇藏公路。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。大塔又名千寻塔,当地群众称它为“文笔塔”,通高69.13米,底方9.9米,凡16级,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。南北小塔均为十级,高42.17米,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。三座塔鼎足而立,千寻塔居中,二小塔南北拱卫。1961年3月4日,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下面就跟360常识网一起具体看看中国层数最多的密檐式砖塔等相关内容。

层数最多的密檐式砖塔崇圣寺三塔

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县城西北苍山脚下,洱海之滨,矗立着著名的崇圣寺三塔:寺东为千寻塔,即大塔;南、北为小塔,排列成品字形。因为小塔的塔身表面涂了一层白色泥皮,雕有各式花纹,人们也习惯称之为大理白塔。

这三座塔中,千寻塔最高,为59.6米,方形,是一座十六辰的密檐式砖塔,也是我国现存密檐式塔中层数最多的一座。它比最古老的登封县嵩岳寺塔还多一层。千寻塔内空心,修建似“井”字形交叉的木骨架,可以攀登到塔顶。塔身建在高1.11米的石砌台基上。台基上部是用砖砌成的须弥座,高1.9米,四周围石栏杆。塔身的第一层高13.45米,以上各层逐渐变矮。第二、第三层各高12.7米,这两层的塔身和檐最宽。最上层为6.26米。塔的第一层只在西面开一券门。一层以上凡单檐层在东、西两面有券洞,内置石雕佛像,双檐层则在南、北两面幵小窗,与塔心相通。各层四面两侧各砌单层小方塔。千寻塔的塔顶为砖砌方形,置铜制覆钵,上有一个相轮。1925年大地震时,将最上部的塔刹震落。

千寻塔的建筑年代众说纷纭,从塔内造像和原崇圣寺铜钟铭文来看,此塔似为南诏晚期的建筑,保持了唐代的建筑风格,造型与西安市小雁塔极为相似。

南、北小塔均为八角形多层式砖塔,共十层。南小塔高38.25米,北小塔高3S.85米。从风格上看似为五代(公元907年一960书)时期的建筑,要晚于千寻塔。

历史沿革

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期(公元824—859年),先建了大塔“千寻塔”,高69.13米,是座方形密檐式砖塔,共16层。稍后又建了南、北小塔,均高42.19米,是一对八角形的砖塔,都是10级。修建三塔,除了佛家所宣扬的可以成佛外,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,是大理古为“泽国多水患”。古籍《金石萃编》中记载:“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,大理旧为龙泽,故为此镇之。”相传古时修建三塔,采用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方法,塔修好以后,才将土逐层挖去,让塔显现出来,故有“堆土建塔”与“挖土现塔”之说。建塔时所搭的桥,高如山丘,长达10余里。修塔时运力不足,还用山羊来驮砖,如今大理的银桥村,古时称为“塔桥村”。古籍记载修三塔,“役工匠七百七十万,耗四万余金,历时八年建成”。修建三塔后,又建了规模弘大的崇圣寺。

三塔的具体始建年代,历来记载不一,大体上有:①唐贞观(627至649年)尉迟敬德造;②唐开元元年(713)恭韬、徽义造;③南诏王劝丰祐保和十年至天启元年(唐太和七年至开成五年,833至840)圣僧李贤者等造;④保和十年至天启九年(唐太和七年至大中二年,833至848)博士徐正等造。根据内地同类古塔的建筑年代,云南应稍晚,再与原崇圣寺和中塔内的有关文物及记载相参证,中塔似应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(824至859年在位)最为可能,而两小塔则较中塔为晚,至迟。建于大理国初期,即先建中塔,尔后再增建两小塔。

据《南诏野史》(胡本、王本)、《白古通记》等史籍记载,当时崇圣寺与主塔建造时,寺基方7里,圣僧李成眉贤者建三塔,屋890,佛11400,铜40590斤,费工708000余,耗金银布帛绫罗锦缎值金43514斤。

价值意义

1977年在维修过程中,于千寻塔塔顶和塔基内清理出南诏、大理时期的佛像、写本佛经等文物600余件。这是南诏、大理国时期文物中最丰富、最重要的一批。其中一尊金质造像,重1135克,高0.24米。此外还有刻字铜片,佛经,各式铜镜,各种药物,如朱砂、沉砂、檀香、鹿茸、珊瑚、云母等。这些实物,为研究南诏、大理时期的历史、宗教、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。

三塔的塔砖上面布满了佛教密宗的各种各样的梵文和汉文的经咒,以下塔砖均由崇圣寺中塔(千寻塔)1978年维修时拆出,为南诏劝丰祐保和、天启年间(824~859)的遗物。

“顶无垢净光陀罗尼咒梵文砖:砖高18cm,宽36cm。砖心右行为汉文,直行楷书。左7行为梵文。汉文为:“佛顶无垢净光陀罗尼”,阮福《滇南古金石录大理塔砖跋》曾说:“闻年长者言,中塔之门,四周皆嵌梵经砖石,其文皆最佳之唐字,今并无存者。”方国瑜《云南史料目录》中曾说:“塔门已封,不详塔砖铭文。”存维修时拆出的部分塔砖,为研究者提供了相关资料。

造塔陀罗尼咒梵汉文砖:砖高20cm,宽37cm。砖心文右行,左1行为汉文,2~11行为梵文,12~18行为汉文。汉文皆直行楷书,文为:“造塔陀罗尼曰接梵文11行,偈曰:若造宝塔而供养,现身福寿自延长。增长智慧众所尊,世出世愿皆圆满。”

吽叭净螺旋文塔砖:砖高18cm,宽36cm,砖心长方形框内有三个螺旋形图案,中间各有“口牛叭净”三字,图案外各有一“叭”字。“叭净”为梵文咒语的汉文音译。南诏时,大理盛行佛教密宗,一般所用梵咒多直接书写梵文,此砖咒语书写汉文似与中原佛教的影响有关。

梵文圆形佛符塔砖:砖高46cm,宽23.5cm。砖心顶部中央为佛符咒,外面由梵文组成的三层圆圈环绕。下部为梵文经咒。南诏时,国主臣民俱崇信佛,佛教密宗更融合白族传统的宗教文化而得以盛行。其时密僧阿吒力者均需释儒俱通,汉梵兼能,学养高者往往兼任高官。在其时的佛教遗物中,梵文经咒的应用较为普遍,此塔砖即为一例。

叭吽追魂咒梵汉文塔砖:砖高22cm,宽43cm。砖心左上角写“叭”三字,其余部分除梵文外,还分别以梵汉文写成追魂咒符。此塔砖刻文内容及形式,当为南诏密僧阿吒力做法事时所常用之咒符。此塔砖砌于塔中可能用于镇邪奠土,以永保吉祥之意。

南诏劝丰祐时期所建佛塔,建筑风格等与唐代内地著名佛塔相似,可知其时南诏吸收内地技艺、文化较多也表明其时苍洱境经济发达,生产力和技术水平较高。而此类梵文砖的制作,亦表明佛教的流传较广泛,为研究大理崇圣寺三塔建造史、大理佛教史、南诏大理佛教与中原佛教之关系的实物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