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冯公馆自养肥猪让百姓过年一节,人们还记得有一个小故事:冯玉祥每天早上要喝新鲜豆浆,咋办?冯派人去四川隆昌县订制了一乘青石小磨,早上由小灶厨师张思梁负责加工磨浆,烧开后端进冯的卧室。滤豆浆的豆渣,则拿去猪圈喂猪。

陪都时期,冯玉祥将军住在重庆陈家桥白鹤村,留下许多感人故事。赈济贫困百姓是最得民心的,也是至今人们记忆犹新的功德善举。

冯玉祥住白鹤村七年(1938~1945),除繁忙的军务政务外,冯玉祥四处奔走,大声疾呼,为抗战募集资金,支援前线。他还洁身自好,节衣缩食,用自己的行动周济老百姓,帮助困难乡邻渡过难关。村民张银廷(我的大叔),生活困难,患了一种怪病:面黄肌瘦,皮包骨头,肚子忒大,四肢缩小,行动迟缓,气喘吁吁,濒临身亡,无力医治。冯将军得知后,派人将其送去城里大医院,自掏腰包为张银廷治疗。两三个月后,终于病愈出院,乡民们无不称颂、无不赞叹!后来,冯将军又将我大叔安排在西院(当时冯公馆分东院、西院,西院住部队和勤杂人员,东院住冯本人、家属和警卫人员)大伙房当了伙夫(解放后在胜利乡公所当炊事员,1960年去世)。幺叔张永林则当了马弁,全家人生活皆有了着落。

每年清明节,冯将军都要举办冯氏家族宗亲会(俗称清明会或族会),四里八乡凡冯姓人家,都要如期赴会。名为族会,实则为抗日战争募捐,为穷人积“财”———参加清明会的冯氏家族,大户人家每家出资500大洋、两石黄谷;贫苦冯氏家族则免费赴会,反而受到馈赠的“财礼”。笔者的姑父叫冯思程,虽姓冯但与冯玉祥并无亲情关系,他和他的父辈叔伯和亲堂弟兄,曾多次到白鹤村参加冯氏清明会,饱食两餐后还背回几升白米,喜得全家老小乐乎乎的。几十年后,姑父全家老小依然念谢冯玉祥的恩德。

族会所集财粮,在清明会中开支不完,就留下在过年时发放给村民。凡衣食贫困者家庭,每户一斤猪肉二升大米。为了不致漏发,也为了防止少数人多领冒领,冯将军想出一个妙法:叫警卫员(我的祖父)张思栋找来一碗土红(塾师号学生大楷用的红颜料),每领一份,手指浸泡一下染红(领肉染右手指,领米染左手指)。这样,在短时间内,手指上的红色是无法洗净的———而绝大多数乡民是规矩的,绝不会弄虚作假;少数投机者也望而生畏,不敢胡来。这样,白鹤村及附近一带百姓,尽皆受益。

关于冯公馆自养肥猪让百姓过年一节,人们还记得有一个小故事:冯玉祥每天早上要喝新鲜豆浆,咋办?冯派人去四川隆昌县订制了一乘青石小磨,早上由小灶厨师张思梁负责加工磨浆,烧开后端进冯的卧室。滤豆浆的豆渣,则拿去猪圈喂猪。有一天,从乡下来探望叔公的叔婆不知就里,误把豆渣当垃圾倒掉了。冯玉祥知道了后,狠狠把叔公剋了一顿,叔婆则“罚”去半边山山腰打了一背野猪草,作为“赔偿”。那乘小石磨,至今保存在冯玉祥旧居陈列馆里,供人瞻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