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呢?不是没有得到过,也不是失去过,而是在我们漫长又短暂的一生中,从没有绽放过。什么样的人没有绽放过呢?那些不敢或者无法释放自己的活力的人。近几年,有一个词已经被大家所熟知:宅,很多人也自诩为宅男或者宅女,通常指的是不爱出门与人交往,更喜欢待在家里独处的人。一般来说,宅就是一种舍弃了外在的,尤其是社会性的活动,压抑或者降低自己活力的状态。但是还有一些人,他们会瞬间让自称宅的人自惭形秽,他们就是茧居族。下面跟随360常识网了解一下吧!

浏览大图

有一个真实的故事。

43岁的日本人真树,因为高中的时候遭受学校里的霸凌而产生了心理阴影,于是整整27年没再踏出房门。

他24小时待在自己的小房间里,白天睡觉,晚上起床,整夜上网、看漫画或者玩游戏,几乎断绝了与外面世界所有的联系。

他的饮食起居全靠69岁的老母亲照顾,而且他们之间也没有话语的交流,迫不得已时才会通过字条来沟通。

真树的这种情况在日本很有代表性,据调查显示,在日本内,约有70万茧居族,另有150多万人濒临茧居。

日本知名精神科医生田村毅是研究茧居族的专家,他在《抢救茧居族》一书中对这种类型的人有详细的描述。

茧居族又称“隐蔽人士”,他们身上有三个典型特征:

1、避开参与一切社会活动。也就是说,茧居者除了家里人外,不想与其他人联系,封闭地生活在自我的世界中。

2、日常表现为:整天窝在家里,睡到自然醒,困了随时睡。即使出门,也只是去便利商店或超市等离家很近的地方。

3、这样的情况持续很长一段时间。

大概持续有半年以上的,就可称为茧居族。茧居的状态一旦固化,改变起来将会很困难,所以一个人总是待在家里不愿意外出超过三周,就需要要引起警觉和重视。

浏览大图

一般来说,青春期是发生茧居行为的高发期。

从青春期开始,一个人会逐渐不再依赖,心理变得独立,并开始和家人以外的朋友、恋人等建立亲密的关系,适度地互相依赖。

但是在这个过渡期,也可能会因为一些原因而被中断。

比如,人际关系障碍是造成茧居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这之中最常见的就是校园里的“霸凌”行为。被霸凌者为了不再受到伤害,常常会选择把自己封闭起来。如果家长和老师不能够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的话,孩子就可能完全放弃外面的世界,变成茧居族。

浏览大图

再比如,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模式。

很多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,边界意识是很模糊的。因此,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经常会出于爱和关心而替孩子承担各种责任。

人在社会当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危险,因此,青春期之前父母挺身而出,主动帮孩子处理各种问题是可以的,这也是父母的义务。但是,从青春期开始,孩子就要逐渐开始用自己的力量来保护自己,这是走向独立和心理成熟不可或缺的过程。

如果这个时候父母不能及时地放手,甚至继续“剥夺”孩子自主选择和做决定的权力,那么,孩子就可能丧失独立的能力,养成过度依赖父母的习惯。

这是诱发茧居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
此外,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也是是否有可能茧居的原因。

田村毅认为,一丝不苟、有洁癖、没有安全感、死板、不接受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、自尊心强、不想破坏自己的规则,这些都是容易陷入茧居的性格。

那么,怎样才可以避免成为茧居族呢?

首先,从父母的角度来说,最重要的是从保护孩子的立场转换到相信孩子的立场。

进入青春期后,孩子接触外面世界的时间和事情越来越多,一些不如意或危险的事就会闯入孩子的世界中。比如被欺负,事情不能按照自己想的那样顺利进行等等,这些都会让孩子体验到挫折和失败。

这个时候,父母真正需要做的不是替孩子摆平问题,而是安静地在一旁看着孩子自己站起来。如果父母能站在相信孩子的立场去对待孩子,那么孩子就会跨过伤痛,建立靠自己就能应对挫折和伤害的信心。

从自身的角度来说,要尽力摆脱“万能的自我”。

很多人头脑中有这样的想法:

“不能百分百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什么事的时候,就会感觉自己不再像自己了!”

“如果事情的结果不是百分百符合自己期望的话,也会感觉自己很失败。”

也就是说,很多人认为只要不能保证百分百的自我就等同于失去自我,没有中间地带,这是所谓的“万能的自我”。

若要接受和自己不同的人,如果要去做从未做过的事,就可能会受到一些伤害,或者做一些妥协,这时,百分百的自己就变成了百分之七十的自己。虽说三成的自我在逐渐隐藏或消失,但七成的自我还是在的。

如果我们能意识到:“七成的自我也可以,保留七成也不会让我丧失自我,我还是原来的我。”

当我们能意识到这点时,就可以用更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挫折甚至是伤害。

最后,如果真的已经是茧居族,那么求助于心理咨询师,通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和辅助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。

浏览大图

茧居的治疗方法

家庭治疗是一种较新的心理治疗方法(心理咨询),在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推广开来。一般心理咨询仅面对个案,但是家庭治疗面对的是多个互相关联的个案。

家庭治疗很容易引发患者家人的反感,人们通常会认为茧居这件事情本身是茧居者的问题,为什么非要家人一起参与不可呢?

实际上正好相反,家庭治疗不是要追究家人的责任,也不是要对整个家庭的问题进行治疗。这世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家庭,所有家庭都有着或多或少的问题,这实属正常,完全没有必要把解决家庭问题当成家庭治疗的目标来看待。

每个家庭虽然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负面问题,但是同时也拥有克服困难的力量,我们把这种力量称为“复原力”。家庭治疗不是只关注负面问题,而是在努力强化家庭内部的潜力,将积极的部分发挥出来,想办法让家庭能够凭自身的力量解决问题。

人,无法离群索居,喜怒哀乐皆从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中应运而生。而茧居族的状态则是失去了与人交往的动力,其家人也同样不能很好地与他们相处。家庭治疗就是为了帮助找回与人相处的动力。

只要家人和茧居者能好好相处,那么茧居者也就能很好地融入社会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。孩子在转变成大人的过程中会经历青春期,会逐渐抛下对家人的依赖,转变为独立生存的大人。然而茧居就是因为孩子未将依赖心理顺利转变为自立自信,没有顺利转变成大人。

我们要让茧居者好好地面对父母的苦恼,好好地为家庭着想。因此家庭和茧居者本人都需要共同参与治疗,一起解开心结,这就是家庭治疗的奥秘所在。

如果“茧居族”不愿意出门见咨询师,那么,在本人不在的情况下,怎么办?

父母参加也是有帮助的。

这主要是因为,家庭治疗旨在发现人和人之间关系的症结。有针对性的对此进行调整并解决问题。家人与茧居者的相处方式改变后,茧居者本人也会逐渐发生变化。

另外,让家人恢复自信是最重要的。世间不存在完美的父母,也不存在毫无优点的父母。父母们还是有其优点的。而把这种优点引导出来就是咨询师的工作。

若父母失去自信,不知道如何面对孩子,害怕和孩子相处,最终就不能很好的引导孩子。当孩子逐渐改变时,父母不能勉强孩子,尊重孩子的意愿是根本中的根本,但也不能放任自流,父母要明确地引导孩子这一点很重要。让孩子逐渐实现自立,走向成长之路。若这时家长恢复自信,自然就能判断出该如何应对。

总之,不要对问题视而不见

家家有本难念的经。即便你因家庭问题而感到可耻和自责,也不要因此失去自信。不要对问题视而不见,重要的是要和家人共同面对,冷静地坐下来好好沟通,或者找专家来帮忙解决,总之,要用积极的态度来解决家庭问题。

孩子是拥有成长能力的。家长不要过于担心,把责任从父母身上转到孩子身上。即便从现在开始也不晚。“在外部世界,人一定会受到伤害,但是没有关系,即便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伤害,你也不会坏掉,这是成功的必经之路!大胆地尝试吧!”请把这种让孩子安心的话语传达给孩子,孩子就会觉得家人总能接受自己从而感到很安心。

茧居并不是人生的失败,而是成长中的一个环节,是成长过程中的考验。在这个过程中第一阶段要给他创造一个安心茧居的地方。第二阶段要制造一条通往社会的安全通道。在这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大前提:父母要先直面自己的不安,把不安清除。父母以身作则孩子会被影响,也会跨越不安。理解并接受孩子茧居的事实,对孩子真的抱有十足的信赖感,相信孩子有能力走出去。帮其积累各种体验,慢慢地让他们转入并体会到社会的自我,他们就能回到社会中去,最终摆脱茧居状态。